日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于分類的深圳市生活垃圾集約化處置全鏈條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項目順利通過課題績效評價。
該項目于2018年12月批準立項,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國撥經費與地方政府配套經費支持力度較大的項目。該項目的總負責人為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劉建國教授,以下是與劉建國教授的對話實錄:
問:該項目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答:垃圾分類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部署、著力推動的“關鍵小事”,對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都有著重要意義。2017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確定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的城區范圍內試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19年,《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的發布將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擴大到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垃圾分類這一“關鍵小事”的意義已大大超越垃圾處理與廢物資源化本身,成為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和社會文明促進的重要載體。在這一背景下,深圳市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以及國家生活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和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有責任探索構建先進、適用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體系,為其他城市提供先行示范。
問:深圳市以往的生活垃圾處置有哪些特點?
答:以深圳市為代表的我國超大城市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土地稀缺,依賴末端處置設施的傳統模式難以解決“垃圾圍城”和“鄰避效應”的困擾,無法支撐深圳市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過去以填埋為主的處置方式弊端凸顯,若處置不當或者未按填埋相關要求處置會引發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僅造成填埋場區內環境污染,其產生的“鄰避效應”影響填埋場周邊的居民生活環境及土地資源利用價值。盡管近年來焚燒發電快速發展,能力迅速提升,但依然趕不上垃圾增長的速度,同時在廚余垃圾處理設施方面也存在明顯的短板。
問:該項目由哪些課題組成?取得了哪些創新性成果?
答:項目一共由6個課題組成,覆蓋了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各個環節。
第一個課題是創建生活垃圾選擇性精準分類模式。項目組在深圳市10個區開展了覆蓋各類場所的垃圾產生規律的深度調研,解析了生活垃圾時空分布規律和物質流向,量化了不同分類模式的經濟與環境效益,提出了適于深圳市的選擇性精準分類方案。
第二個課題是開發次高壓分離系列化標準化設備,實現垃圾收運過程減量提質。
第三個課題主要針對垃圾分類工作中廚余垃圾處理這一難點問題,項目組以“協同處理、擴能增效、物能循環”為基本思路,對深圳市最大的有機垃圾處理園區——郁南環境園進行了園區循環化改造,打通了園區水—能—廢的循環鏈路,提高了郁南環境園的綜合效益和運營的穩定性。
第四個課題揭示大型垃圾焚燒系統全流程二噁英產排及分配規律。項目組突破了焚燒二噁英高溫取樣難題,開展了現代化大型垃圾焚燒系統二噁英產生及沿程分布規律研究,闡明了燃燒控制及煙氣凈化系統各環節對二噁英的去除效果,在集成優化基礎上開發了“生活垃圾焚燒效能提升及污染物控制關鍵技術”。
第五個課題是關于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全過程多層級智慧監管平臺建設。項目組與業務主管單位合作,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化技術,支撐業務主管單位建立了生活垃圾全鏈條智慧化分類管理體系,打通了市—區—街道多層級管理部門以及商務、教育、生態環境等多職能部門的垃圾分類管理數據鏈條,實現了垃圾分類數據統一和標準化管理。
第六個課題是建立多維度環境績效綜合評估體系及貨幣化方法。項目組建立了涵蓋減量化、穩定化、物質回收量、能源回收量、溫室氣體排放與環境影響評價6項指標的綜合績效指標體系,核算不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技術路線的環境績效,進而采用貨幣化方法將各項指標的影響換算為貨幣價值,得到綜合隱性成本。
問: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對于其他城市有哪些借鑒意義?
答:第一點是因地制宜,科學管理。
我們項目組的成員花費幾年時間去調查深圳市垃圾分類的現狀、需求,同時了解國際上垃圾分類的先進經驗,就是希望對標優秀的成果,同時形成自己獨特的模式。通過系統深入研究,提出深圳市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先行示范模式,其基本特征為:以選擇性精準分類為基礎,以校園發動志愿服務為特色,以廚余垃圾適度分類為系統優化節點,以可回收物規范管理為迭代升級方向,以清潔高效焚燒發電為核心依托,以全過程智慧監管平臺為保障。這種先進模式具備在其他超大城市推廣應用的良好價值。
第二點是精細管理。
垃圾分類對于政府來講,就是要精細管理,只有管理到位,才能系統性地解決多種問題。精細化是深圳市目前垃圾分類管理的一個特點,包括建立垃圾分類智慧監管平臺、細分12類場所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等,這些都是值得其他城市借鑒的措施。
第三點是多元共治。
垃圾分類需要凝聚多方力量,不論是通過社區宣傳還是公益環保組織,我們需要讓這些力量充分發揮作用,而不是僅僅依靠政府。例如深圳市就利用“蒲公英計劃”著力發揮“志愿者之城”的優勢,發動和培育熱心公益的志愿者,使他們成為垃圾分類的先行者和傳播者。
最后一點是堅持不懈、久久為功。
深圳市的垃圾分類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當時深圳市就被列為我國8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之一。2015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管理辦法》施行,深圳市開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梢钥吹?,深圳市的垃圾分類起步早,并且一直在努力推進,因此垃圾分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